问答 百科手机端

为什么国产空难片那么少?

2021-11-20 11:37

2000年,第一部国产空难片《紧急迫降》上线,2019年第二部空难片《中国机长》以献礼片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19年的时间国产电影只贡献出两部空难片,的确十分稀少,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这个数量并不值得意外。

环境影响,制作方与观众皆信心不足空难片需要大量特效制作,而电脑特效这块国内起步相对较晚,即使当下电影制作,也有大量依赖国外特效公司的情况。技术制作上的优势,是欧美大片在灾难类题材甚至科幻、军事等类型片保有优势的重要原因。

这一优势,也让欧美大片在国内观众心中形成“品质保障”印象,霸占了市场份额。从《紧急迫降》上线时的宣传标语“为中国电影争气,与进口大片抗衡”,便可见同题材引进片当时在中国观众心中的份量,也可见国内电影人涉足这一题材需要多大的勇气。

对于国内制作方来说,爱情片、动作片甚至警匪等国内擅长的题材,有先天的群众基础,投入小回报率高。空难等类型大片无论技术还是群众基础都不占优势,制作投入高,成功率低,并不是制作方在商业追求上的最佳选择。

这一处境与《战狼》出现之前的国产军事片、《流浪地球》出现前的国产科幻片遭遇一致,与铤而走险相比,更多制作方会选择相对成功率高的题材去制作。久而久之,我们薄弱的类型片,产量便无法提升。

所以,七话对吴京与《战狼》的出现一直保持点赞态度,因为《战狼》不仅创造国产电影票房神话,还给了国产电影人自信。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越来越多电影人开始尝试我们原本薄弱的题材,让国产电影有了百花齐放的趋势。

空难题材影视化困难颇多环境是制作方对空难片束手束脚的客观原因,而客观环境支持的情况下,想拍一部受欢迎的空难片,面临的挑战仍旧很多。简单来说,就是空难题材作品很难拍,有技术还要有妥善的故事创作方式。

定位难灾难题材的定位便是制作方第一个要面对的难题,故事倾向娱乐性还是偏向真实?是他们必须要做的选择。

一般来说,娱乐性强的取向,受众群更大。在空难片已经有强大口碑优势的欧美国家,大部分空难片也会选择偏向娱乐性。随手一搜,以空难为题实则系动作、冒险题材的电影便占据大量份额,空难只不过是增添惊险性的背景而已。

做出这样的选择,皆因娱乐性强的电影,更易获得成功,观影体验更佳。毕竟,更多观众寻找的是刺激、惊险,而非去看一部空难纪录片。第一部国产空难片《紧急迫降》虽然因为真实事故过程的还原获得点赞,却也收获了“娱乐性差”的评价,最终票房平平。

与《紧急迫降》同年上线的《东京攻略》等动作类影片,口碑低票房却奇高,可见当时观众对娱乐性强的故事的多钟爱。

然而,进口片故事娱乐性强容易讨喜,国产片却不易获得认可,因为灾难题材娱乐化需要一定的本土温床。印度观众能对电影中徒手打飞机镜头拍手叫好,国内观众看到亦会觉得有趣,但同样的情节若出现在中国电影,国内的观众可不会轻易买账。

《战狼》出现时,支持者为国产军事片的崛起点赞,反对者则去讨论剧情中的“主角光环”是否现实。即使灵感源自真实撤侨的《战狼2》,亦有人吐槽冷锋主角光环过于浓重,大众能接受好莱坞大片主角拯救全世界,却难接受国产电影出现“超人”。

科幻、灾难等题材与军事题材的遭遇雷同,观众对自己国家发生故事的真实接地气诉求很高,注定让制作方们无法选择娱乐性强的改编。再加上国内灾难类题材属于起步阶段,观众会将电影中呈现的内容带入生活之中,若与事实背离太多,亦会误导大众。

面对这些阻碍元素,国产空难片只能从“真实性”强的角度出发,在真实接地气的故事上打造出娱乐观赏性。所以,无论是《紧急迫降》还是《中国机长》,都是改编自真实事件,让观众更易产生共鸣。

改编难真实故事改编仍旧是个难题,因为空难故事原型虽惊险,过程却也是“枯燥”且短暂的。

以《萨利机长》为例,原型故事从事发到成功迫降,仅有208秒的时间。将208秒的惊险故事改变成96分钟的电影,必须要加入大量的虚拟内容,与真实部分相辅相成。《萨利机长》巧妙地选择闪回方式呈现事发过程,并且设定了一个“反派”。

编剧将负责事后调查部门NTSB拉入主线剧情,借NTSB之口不断刁难萨利,从而论证萨利在事故发生后的选择是否妥当。这样一来,既然丰富了故事内容,又有了“正反”对立,观影体验极强。

毕竟,与平叙英雄故事相比,英雄被冤枉、针对后洗脱冤枉的故事,更易激发观众的同理心。这一设定,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走真实基调的灾难片娱乐性差的弊端,使《萨利机长》成为空难经典之作。

但这一改编,也有一定的争议。

现实中,NTSB虽然在事故发生后对萨利的行为是否妥当做过调查,但在调查前期便已通过试验证明萨利的选择是正确的,并没有因此刁难萨利,影片中双方对峙的情节纯属虚构,所以影片面世后便受到相关人士的质疑。

基于真实故事延伸的电影,将一个原本的支持者设定为对立者,成为影片增加娱乐效果的“背锅侠”,真的很冤。但若不将某一方设定为“反派”,纯粹208秒的遇险故事还原,《萨利机长》还能如此成功吗?恐怕不能。

《中国机长》改编也有同样烦恼,现实中整个事故过程仅有20多分钟,改编成100多分钟的电影,编剧需要找到一个符合实际又能让观众共情的代入点。从成品来看,编剧最终选择将视角切入到还原航空过程工作人员专业配合中去,在现实中呈现温情。

很聪明的角度,最终也获得观众认可,但《中国机长》也不是100%还原。飞机高空遭遇云层的环节,便是影视化虚拟的部分,以此来衬托影片的惊险感。这一虚拟部分的加入对大多数观众来说是恰当的,但对于专业性要求高的观众,又成了不够真实的证据。

可见,立足真实故事的空难片,改编也是众口难调。

大环境已经让国内制作方对涉足空难片信心不足,加上空难片改编上的难度,势必让影片数量难以提升。但随着观众对国产电影信心的增强,市场包容性也会越来越足。这一次,《中国机长》口碑票房的双丰收,亦会让编剧在空难题材改编上更有自信。

七话相信,下一部国产空难片,我们定不用再等19年。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