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张九龄:做人,在意名声你就输了

2024-02-29 12:40

张九龄的诗作《感遇》_张九龄最著名的十首诗_张九龄

文:钟一(读史专栏作者)简陋的小屋中,异常的安静,只有张九龄与一名仆人在一起。不久前的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来到了这个陌生得可怕的地方。仆人试图安慰张九龄不要为贬谪而难过,张九龄一脸从容地笑了笑。然后他披上外衣,来到了屋外。夜晚的风有点寒冷,不知远方的亲人此时如何呢。古时的车马慢,许多人离开家乡后,也许下一次见到自己的亲人已是半生过尽时。张九龄离开自己的家乡广东韶关,被政事所羁绊,他已多年未曾见过自己的亲人。贬谪的事从未让他觉得难过,唯有自己的亲人让他牵肠挂肚。他听闻着远处传来的海浪声,写下了《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是诗被称为五律中的《离骚》,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时,所有的人都会想起这首诗。张九龄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余韵袅袅,可见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多深。在人处于低谷之时,最容易看出一个人的品性。被贬谪的张九龄想的不是破除窘境,重居高位,而是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可见世上的名声对于他而言,只是无关紧要的东西罢了。俗语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中国历来是讲究面子的社会。可是张九龄为何不在意面子与名声,他难道能够脱离世俗吗?他一辈子身处官场,自然从未脱离过世俗,他只不过是看透了名声的虚妄罢了。张九龄是留侯张良之后,自幼生活于官宦世家。在家庭的影响之下,他秉持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信念。他九岁知属文,十三岁就能写好文章,二十四岁就登进士第。才华卓绝的他,自然受到了官场中人频频伸出的橄榄枝。眼看他就要青云直上之时,他遭受了时任宰相姚崇的打击。古时官位越大,面子越大。身居宰相的姚崇,基本没有人敢抹他的面子。偏偏张九龄喜欢直言,曾在朝中多次就时事与姚崇产生冲突。这就惹恼了姚崇,姚崇不得不通过打击张九龄,找回自己曾经失去的颜面。张九龄遭到了姚崇的处处排挤,被逼无奈的他只好辞官回家。当他返回家乡时,他也从没有忘记国家的社稷。他主持并修建了大瘐岭道,这是古时的“京广线”,将岭南地区第一次与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功绩相当于杨广修建的京杭大运河。

张九龄最著名的十首诗_张九龄_张九龄的诗作《感遇》

之后张九龄再次被朝廷征辟,这次返回京师的他,受到了新任宰相张说的赏识。张说称张九龄为族兄弟,用他的面子扶持张九龄一路高升。张九龄非常感谢张说的伯乐之恩,也数次帮助张说处理棘手的事务。可惜好景不长,公元726年,李林甫联合宇文融等人联名弹劾张说,张说被罢相。张九龄因此受到牵连,被一路贬谪,往返于偏远之地。朝廷之后再次征辟了他,这是他最后一次来到长安。张九龄凭借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能力,深受玄宗倚重。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张九龄政绩卓越,一路高升,最终被任命为同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唐时的宰相。可是官位变了的张九龄,却从未改变自己直言的品性。他先是在安禄山入宫之时,言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劝谏玄宗杀掉此人。玄宗却说安禄山是忠诚善良之人,最终放了安禄山。之后玄宗打算废除太子,另立储君。又是张九龄站出来劝阻玄宗不要废除太子,以国家稳定为重。玄宗早已有了废除太子的心,张九龄此时无疑是直接抹了玄宗的面子。当初是张九龄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之后周子谅胡乱讲凶吉,玄宗便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其实杀不杀周子谅不重要,玄宗是借周子谅之事,治张九龄举荐不称职之罪,从而将站在自己对立面的张九龄贬出京师。张九龄因此被贬为荆州长史,自此之后,他再未返回长安。他数次被贬,可是越受打击,他却越加直言。谏官的风骨,大唐又能有几人呢?不管是低微的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权贵,都在意面子与名声。唯有张九龄将这些置之身外,践行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是怎样看待自己和他的一生呢,可以从他所作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得知: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兰桂拥有自己高尚的品格,归隐的人赏兰怜桂,沐浴于袅袅香气之中,仿若仙境。闻香而至的美人想要折花而去,可是她不知道草木有心,不需要人们来折它。诗中的兰桂暗指张九龄,他自身亦拥有像兰桂一般高洁恬淡的品格,根本不需要人们赋予他的面子与名声。此诗用通俗的笔触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蕴含深刻的道理:人该活出自身的高贵,不用在意虚妄的名声。在里子与面子之间,里子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高度,而外在的名声不过是一场虚妄罢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不是外界夸一句我们有气质,我们就能够拥有的。活出自己内在的高贵,人生的芬芳自然来临。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