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子口中的小人身份地位高贵,非我等可企及

2023-10-27文化

《论语·阳货》记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到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中的小人理解为内心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下流的人。但当你把小人看得这么底下、无底线、为人不齿的时候,你可能连小人的身份都达不到。回到孔子的时代,春秋末期我们具体谈谈这个让你看不起的小人。

小人和君子是一对,说小人就不能不说君子,说君子就必然连带着小人。中学,我们都学过古代的宗法制,依照宗法制,嫡长子创立大宗,而次子和庶子创立小宗,在封建制上,天子的小宗是诸侯,而诸侯又是国族的大宗,国族的小宗是大夫,而大夫又是氏族的大宗,氏族的小宗是士,士又是宗族的大宗。有人说士不就到底了吗?其实,士的宗族如果很大,那么还可以再分,士的次子和庶子还可以成为家族的族长。

随着贵族的世代延续,通过裂变的方式形成了大量的小宗,随着小宗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一个阶级——小人也。这里的小人就是小宗,但他们的可流淌着贵族的血液。他们的身份还是比那些农工商阶层要高贵。

君子是怎么来的呢?反其道而行之,小宗之人为小人,自然大宗之人不就是君子了。诸侯的嫡长子为国君,而大夫的嫡长子为家君。同时,周王的儿子是王子,诸侯的儿子是公子,大夫的儿子就是君子。大夫的儿子是谁,是士啊!士不就是君子了吗?这就是君子的来历。君子,即“像君王”的儿子。

君子即大宗之子,肯定是贵族,而小宗之子——小人也是“人”。此时,其地位还是比“民”要高贵。这里的民指的是平民和奴隶。

但裂变一直在继续,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最终贵族的庶子的庶子的庶子可能就不再是“人”,那些低级贵族更是如此。从而产生了君子为贵族,小人是平民。等级出来了,品级也就是出来了。因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知识层面的不同,君子就会显得高贵、高雅、高尚,而小人却相比较,粗俗、低俗、庸俗。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君子三高,小人三俗的由来。

后来,阶级没有了,品级淡化了,而出现了品类:此时就以好坏来论了。君子成了好人,而相对的小人就成了坏人。逐渐接近孔子那句名言中的小人,小人品质恶劣,而相对的君子就一定道德高尚。

此时,对小人出现歧视的现象。而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就是士,因为王之子是王子,公之子是公子。而君子指的就是大夫的儿子,也就是家君之子,也就是士。士即君子变得颓废堕落,那就沦为小人,而君子如果处处立道德,弘正气,自强不息,那还是君子。

所以说,孔子口中的小人也是与君子相对的,虽然自甘堕落,颓废不堪,但人家的身份,或祖上的身份那是响当当的贵族。而不是我们这些平民所能企及的。在世卿世禄制下贵族可能裂变成平民,但平民永远不可能成为贵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连孔子口中的小人都不如的原因。身份达到啊!

(参照《奠基者》《青春志》)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致函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m.wendabaike.com/html/169979.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朱熹凭什么享祀孔庙?

哎!除了孔子当年的部分亲传、再传弟子外,千百年来被公认为最有资格享祀孔庙的,恐怕就是朱熹了! 在享祀孔庙的历代先贤中,除孔子为主自不待言外,儒家传人中地位最高的当推配享的“四配”及从祀的“十二哲”。 配享的“四配”分别是“复圣”颜子、“亚圣...

秦始皇重用了李斯,为什么没重用荀子?

李斯和荀子的情况那可是完全不同的。秦始皇能接受李斯这个曾经的儒家子弟,但他绝对不可能接受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要知道秦始皇和儒家之间的恩怨纠葛可是很难化解的。儒家想要操控君王,以自己的理论思想去影响君王,去操控治理一个国家。但秦始皇却压根儿看...

孔子的老师是谁?

孔子的老师很多,基本都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牛人!孔子之所以学问渊博,与他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好学有关。正如他所说的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大孝子郯子老师 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鲁国附属小国郯国的国君郯子,来朝见鲁昭公。他给鲁...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大丈夫?

大丈夫人格,是中国儒家的理想人格! 大丈夫作为一种理想人格,是儒家的第二号人物孟子提出来的。如果说孔子是一个文质彬彬的思想家,而孟子则是一个刚强的无所畏惧的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人格,而孟子则提出了大丈夫人格。君子人格和大丈夫人格一起,构成...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

中国有很多暗含道理的古语,“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便是其中之一。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做一个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好宰相,那么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好医生也是可以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出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到“...

《红楼梦》到底写什么?

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这样点评过《红楼梦》,他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五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开头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读。” 而他一生人,非常推荐大家读《红楼梦》,比如他对贺龙推荐红楼梦说,此书没读过不是中国人,对许世友将军说,这本书要看五次才...

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

这个典故出自《孟子·滕文公》 陈代为孟子所出的是一个以屈求伸的主意。“枉尺而直寻”,先 弯曲自己,哪怕显得只有一尺长,有朝一日实现抱负,伸展开来, 就可以有八尺长了。 陈代所说的,其实正是苏秦、张仪等纵横家的做法。先顺着 诸侯们的味口来,然...

什么是玄学?

玄学,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之学的思想潮流。“玄”的概念出自《道德经》第二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魏代王弼在《老子指略》中阐释说:“玄,谓之深者也。”因此,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玄学着重研究的是《道德经》、《庄子》和《...

“礼之用,和为贵”语出《论语》,是不是说明儒家中庸思想就是和事佬哲学?

“和事”的目的是解决矛盾,平息争端,所以“和事佬”其实也挺难做的,北方人喜欢称“和事老”,“老”字不带单人旁,这类人往往需要有一定的威望,被调停的诸方都要认可他才行,这样才能“和事”。 但这个“和事”,只是表面上的,各方面心里也许一百个不乐...

你最喜欢《诗经》里哪首诗?为什么?

野狐试答 题主好,《诗经》一共305篇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是十五个邦国和地区的民歌,“雅”是贵族宴享时所演奏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时所演奏的颂歌。十五国风是《诗经》的精华所在,一百六十篇风诗有一百篇以上我都喜欢,最喜欢那首,...

荀子是儒家还是法家?

荀子名况,字卿,也叫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的生卒年代至今尚难考定。从记载看来,他的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38年之间。他曾游学于齐,在“稷下学宫”讲学,被尊奉为老前辈。后来又做过楚国的兰陵令,他还到赵国议过兵,去秦国考察过政...

“金声”?“玉振”?啥意思啊?

,“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集大成是古代音乐名词,古乐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毕,称为大成,以钟声起音,以玉磬声收尾。孟子引用“金声玉振...

孟子有哪些经典语言?

孟子说过很多意味深长的话,句句经典。 比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等等。 我最欣赏他对金钱的态度:“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曾仕强讲的《易经》是最好的版本吗?

曾仕强教授在研究易经方面比别人深入一些,但并没有得到易经的精髓,还是浮于表面的层次,还是在没有理论,没有规律的情况下诠释易经。本人在他的解释中得到一些启发,但更多的是不能苟同。比如在卦序方面他仍然采用传统的错误卦序,而本人通过事物运动周期的...

如果让你来写《平安经》的读后感?会是什么样?

读后感就是作者是傻叉,并不是什么书都敢用经这个字的。 既然我们提到了经这个字,那么我很有必要说一下经以及经典的含义。 经典:是指圣人走过的道路留下的智慧形成的文字就叫经典 所以我们常常能看到,佛教有金刚经,心经,老子的作品叫 道德经,孔子...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