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2022-11-01 13:47

缘 起

2500年前的一天

佛弟子中记忆力NO.1的阿难

被摩登伽女的幻术所惑......

在险些破戒而被佛陀相救后

阿难悔恨自己 向来只求听经闻法

而未切实修行,以致于无法抵制诱惑

因此请求佛陀开示修行的方法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佛陀于是 系统讲述了

修行方法、次第

各种魔境及化解方法

此即为 《楞严经》

经文结构

如果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比作一个虚拟的电子游戏,《楞严经》就是打通游戏的说明书。

其结构大致如下:

■ 配置调整

这本说明书的开篇便是告诉我们“如何调整配置”,从而更好地运行游戏。

因为众生和佛陀的配置一开始都是一样的,但随我们生出许多欲望,就会主动、被动地下载许多恶意插件。

如果不及时清理,系统只会越来越卡顿,无形之中提升了通关难度。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 难点及破解攻略

随后,说明书列明了通关需要 历经六十处关卡(道次第),并记载了 二十五位善知识的经验(二十五圆通) ;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最后,佛陀把游戏过程中会遇到的 五十种困难(五十阴魔)及其破解方法详细写明 。

下面我们依次来看。

配置调整

明心+见性

听闻阿难求法,佛陀没有直接回答,因为他知道以阿难目前还不能理解微妙的法义,需要先“调整配置”,于是他问道: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佛:“阿难,你为什么出家?”

阿难:“见佛相好,心生欢喜。”

佛:“谁见到相好,谁在欢喜?”

阿难:“我的眼,我的心”

佛陀知道真正能生起爱乐、带来烦恼的是我们的妄心,这个妄心借由我们的眼、我们的种种身体部位造作恶业。

正所谓擒贼先擒王,要想对治烦恼、解脱生死,就要知道妄心在哪里,所以接下来佛就问阿难心在哪里?

由此引出了关于心在哪里、心是何物的七处征心、二种根本与十番显见的讨论。

■ 七处征心

于是阿难连答七处,称心不是在身体内,就是在身体外。

而佛陀重重加以逐破“这些都不是你心所在的地方”。

最后阿难懵了,既然这些都不是心所在的地方,那么心在哪里呢?

▽详情可点击下图了解

○ 二种根本

看着困惑的阿难,佛陀为他开示人们有两种心,一种是导致生死轮转的凡夫妄心,一种是超凡入圣的清净心。

如果用凡夫心修行就会走入小路(二乘)、岔路(诸天)、恶路(魔王及魔眷属),而清净的真心才是我们解脱的关键。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但这两种心其实是一体的,区别只是当我们遇到金钱、美食、美女等时,我们的感官、心念是否会攀附而上。

就像打造一块金子,本质是清净的,如果打造成元宝,就会显出染污相,引起贪念;

如果打造成佛菩萨,就会显出清净相,生起恭敬。

○ 十番显见

但阿难妄心深植,仍不敢承认这点,于是佛陀又通过十处举例论证,从浅入深地为阿难破妄归真。

终于明白的阿难激动地道出了那首熟悉的《赞佛偈》: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限于篇幅,我们仅举其中一例:

我们每天都比前一天更加衰老,但是我们三岁时见到的河水与六十岁时见到的河水并无变化,因此这份“见性”并不会随着我们身体的生死而生灭。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对此阿难提出了疑问:“ 既然见性是不生不灭的,为何佛陀又说自己遗失了真性呢?”可翻阅《楞严经》查看答案。

通关技巧

二十五圆通法门

■ 最合适的法门

当我们把凡夫妄心重置为清净真心以后,要想通关游戏,还需要一定的技术。

因此作为游戏中的前辈, 二十五位大菩萨与阿罗汉便向明心见性的阿难分享自己的修行方法,也即我们熟悉的“二十五圆通” (详见《楞严经》)。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这二十五种方法不分优劣,都能通关,但文殊菩萨指出其中 最适合我们的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

此卷末尚有“四种清净明诲”较为重要,限于篇幅,大家可自行诵读《楞严经》。

六十关卡

成佛的六十阶段

■ 多出来的8个阶段

知晓了方法,还要会用。佛陀在经书中详述了通关需要闯过的六十个关卡,即 凡夫成佛的六十个阶段,以示修行的次第与方向。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注意,相比《华严经》中记载的五十二个阶段,在《楞严经》中佛陀又 新增了八个阶段: “三渐次”“干慧地”“四加行位”。

这并不是佛陀讲《华严经》时偷懒或“留了一手”,因为当时的听众悟性极佳,无需多言。

但此刻的听众都是懵懂的“修行小白”, 为了让“小白们”快速通关,佛陀这才结合实际修行多补了8堂课。(详见《楞严经》)

不通关的结果

反复重启

■ 六道之外的第七道

或许有人会说虚拟的游戏世界不也挺好,照样不耽误享乐,为什么一定要辛苦通关呢?

因为只要一日不通关,就一直会在这个世界生了死,死了生,不断重启,不断体验最真实的生病、衰老、死亡的痛苦与折磨。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而 每次重启,还不一定能做人,就算有幸还能作为人,我们辛苦一世取得的财富、名利也都会清零。

这样的反复奔波受苦,最后都如竹篮打水,又有什么好贪著、好快乐的呢?不如离开,回归真实的世界。

佛陀在经书中开示了众生生死轮回的原因,以及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我们重启后在七道的哪一道生活,重启后的个人属性如何等等。

是的, 《楞严经》中佛陀开示在我们熟悉的六道之外,还有神秘的第七道存在。(详见《楞严经》)

五十个难点

五十种魔境

■ 转魔成圣

当我们知晓这七道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妄非真、想要逃离这个虚假的世界后,便开始依照说明开始闯关。

但在具体修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超凡的感官体验又构成了妨碍我们解脱的五十个难关。 (详见《楞严经》)

△点击上图,了解 “魔”的相关内容

其实对于这些出现的超凡体验 ,只要心不贪著、不攀缘、不忆念就不会构成难关、魔境;

反之,若对它生起贪爱、眷恋、自以为大,瞬间就会转为魔境。

正如佛陀开示: “斯但用功,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找不到善知识?莫慌,你还可以靠它!

■ 诵读《楞严咒》

对于《楞严经》,蕅益大师曾如是赞叹: “此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

明代憨山大师称: “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

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 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点击聆听

玉佛禅寺法师唱诵《楞严咒》

《楞严经》以禅定修习之“见、修、行、果”为框架,以“首楞严大定”为中心,系统讲述了见地抉择、禅修法门、菩萨阶位、七趣因果及五十阴魔等佛法大义,被誉为“佛教全书”、“禅修宝典”与“破魔大全”。

憾于篇幅,只言片语难诠微妙,尚需各位自行反复读诵经典。

编辑 | 远山

图片 | 远山

责编 | 明月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