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以天下为己任—范仲淹在商丘的充实岁月

2022-10-04 19:19

范仲淹像

范仲淹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一代文坛领袖,宋学开山。他虽出身贫寒,却志存高远,心系天下;他“一生粹然无疵”,至纯至孝,至勤至俭,尽职尽责,忧国忧民;他“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和高尚品德激励和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范仲淹早年间在应天府书院有着怎样的学习经历?他与商丘这座千年古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至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曾在应天府书院学习,五年寒窗苦读后终有大成,并于大中祥符八年以“朱说”之名高中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官居九品,由此步入仕途,成为一代名臣。应天府书院的学习经历是范仲淹一生的转折点,范仲淹也因此与商丘这座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这里求学执教,传道授业,提携后进;在这里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赡养母亲;范母去世后被安葬于此,范仲淹在这里为母守制三年。商丘这片热土见证了范仲淹的成才成长,也承载了他诸多的喜怒哀乐。

对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的求学经历,《宋史·范仲淹传》记载:“……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宋名臣言行录》中对此也有描述:“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范仲淹当年的勤奋坚忍,千载之后读之仍让人感慨万千、由衷叹服!范仲淹为何如此发奋苦读?这就要从范仲淹的悲惨身世说起。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后定居平江(今江苏吴县)。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当时任平江府推官),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四岁随继父北归长山县(今山东邹平县)。后继父去世,家道衰落,且因随母改嫁,家境贫寒,所以备受冷落,饱尝艰辛。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范仲淹到醴泉寺借读,刻苦自律,每日“画粥断齑”,笃学不辍。大中祥符四年,范仲淹从母亲口中得知其身世后百感交集,痛哭流涕,立志出人头地,建功立业;遂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应天府求学。

北宋的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秦置睢阳县,唐代时为宋州的治所。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前,在后周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登基后遂定国号为宋,所以宋州被认为是宋太祖的发迹地。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真宗亲临应天府,将应天府升格为南京,成为宋朝的陪都。应天府书院又称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京国子监,位于商丘古城南湖畔,是北宋时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宋史》中记载:“宋朝兴学,始于商丘”。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是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所创办。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最高学府,同时也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座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早年间有商丘人杨悫乐于教育,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培养出了一大批名臣名士和专家学者。

应天书院

范仲淹到应天书院求学时,戚同文已去世几十年,当时的书院由戚同文的后人主持。学院主讲的是儒、道、墨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和《墨子》、《道德经》等,传承圣贤绝学,“博涉百家九流之说”。范仲淹在这里系统地完成了对传统经典的学习,掌握了精髓,开阔了视野,磨砺了意志,同时也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师长和同窗;在这段时期,范仲淹对当时“专以词赋取士”的科举弊端有了深入的思考,其“学以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也渐趋成熟。

当年范仲淹与母亲辞别时约定十年为期,金榜题名后母子二人再相聚,他最后仅用五年时间就兑现了承诺。依照宋例,考中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后,范仲淹就有了职田,他把自己的职田选在了应天府治下的宁陵县(今商丘宁陵县)。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前往长山去迎接母亲到宁陵县定居,他同母异父的朱姓兄弟也一块被接到这里帮他打理职田、照料母亲。乾兴元年(1022年),范仲淹经好友李纮牵线,与李纮的族妹应天府楚丘(今商丘梁园区一带)人李氏喜结连理。范仲淹结婚后,让妻子李氏与母亲一起生活,李氏对婆婆非常孝敬,关心备至;夫妻两人也相敬如宾,恩爱至深。范仲淹结婚两年后,长子范纯佑出生,又三年后,二子范纯仁出生,一家人妻贤子孝,其乐融融。范仲淹一生宦海沉浮,颠沛流离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在商丘与母亲、家人共同生活的这几年,是他一生中难得的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光。其后,范仲淹的四个孩子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礼、范纯粹也先后在在应天书院就读,并最终学有所成,成为台阁重臣。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病逝,范仲淹辞官守丧,他将母亲葬在了宁陵的职田所在地(后迁往河南伊川县)。因此说商丘是范仲淹的第二故乡,是他和家人寄托了深厚情感的地方。

守制期间(1026-1028年),范仲淹受南都留守晏殊和应天府知府蔡齐(范仲淹同榜进士)延聘,到应天书院主持工作。范仲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教育思想,把“兴学”当作是培养人才、救世济民的根本手段。他在一万余言的《上执政书》中说“重名器者,在乎慎选举,敦教育,使代不乏材也”。范仲淹认为“六经”是“传治国治人之道”,是学习的根本,“夫善国者莫先育才;育才之方,莫先劝学;劝学之道,莫尚宗经。宗经则道大,道大则才大。才大则功大。”通过宗经、劝学、育才,然后结合科举考试,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先之以六经,次之以正史,次之以方略,济之以时务,使天下贤俊,翕然修经济之业,以教化为心,趋圣人之门,成王佐之器……”(《上时相议制举书》)他还主张学以致用,提倡实地考察,即所谓“明体达用”。范仲淹说:“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在於教以经济(经世济民之意)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在“经济之才”的总要求下,还要培养专业人才,每个生徒各选一门专业,另外再兼学一门专业。在应天书院执教期间,范仲淹“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肆业,敦劝徒众,讲习艺文,不出户庭”。“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其后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范仲淹《年谱》)范公勤勉督学、身体力行、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提倡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开始。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书院的学风校风焕然一新,各地学子慕名而至,络绎不绝。

从执教应天书院开始,范仲淹每到一地为官,必建学兴教, “立师资,聚群才,陈大道”,教泽广被,为宋代书院的兴起和宋代儒学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名人辈出,灿若群星,跟范仲淹的传道授业、选贤进能是分不开的。一代名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蔡襄、富弼、张方平、王尧臣,一代名将狄青、种世衡、滕元发,稽古鸿儒、古籍编撰大家王洙,一代大儒、教育家孙复(宋初三先生之一)、张载(北宋五子之一)、李觏,皆出其门下或受其奖掖提携。

在执教应天书院期间,范仲淹还明确了匡扶“道统”的书院教育宗旨和“明体达用”的教学主张。范仲淹将士人的学风,即士人能否继承儒家的“师道”,认明儒经之大旨,掌握治世之大才,看作国家的治乱之源。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他延揽名师大儒,于各地书院讲授儒学经典的“大旨大义”,对北宋儒学的复兴居功至伟。《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是范仲淹在管理应天书院时所作,范仲淹在文中借朱从道之名,阐明“从道”的含义,以及自己对书院育人的主张:书院育人,应培养有操守、有高贵品德、对国家有作为的人才,能把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以天下苍生为念。这种培养“以天下为己任”人才的思想理念贯穿了范仲淹的一生。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年二十一岁的张载去拜见他,即《宋史·张载传》所云:张载“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范仲淹把自己珍藏的手抄本《中庸》赠送给张载,并且之后多有提点指导;这也就是《宋元学案·序录》所说范仲淹“导横渠(张载)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张载是一位真正具备大儒精神的思想家,他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广为传颂。张载的思想和学说被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船山所继承,“希张横渠之正学”是王船山一生的追求。王船山的学说是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思想旗帜,对曾国藩、左宗棠、魏源、谭嗣同、孙中山都曾产生较大影响;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杨昌济对王船山的学说推崇备至,并且以他的人品和学识影响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船山学说也成了他们早期的“革命教材”和思想源泉。由此一例思想传承,我们就能看出范公的伟岸高洁,他所倡导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理念延续千年仍然德泽后世,助我中华民族浴火重生,巍然屹立!

《宋史·范仲淹传》对其评价说:“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商丘,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既是大宋王朝的发祥地,也是范仲淹的发祥地。商丘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学术氛围成就了一代名臣范仲淹,范仲淹也为这座千年古城增添了底蕴和灵气。

最后我用先生的一段名句结束本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