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论语斩件》1.10 夫子至于是邦 | 他是孔门首富,被敬作财神,声名超过了孔子

2022-11-04 17:5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子贡是表字,春秋时期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出身商人家庭,擅长理财经营。他学有所成后,行商列国,累积了巨量财富,乃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民间视他为儒商始祖,敬作九大财神之一。成语“端木遗风”,就是指他遗下的诚信经商风气。

子贡善于雄辩,政治、外交才能非常卓越,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孔门弟子中无人能企及。《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子贡行走列国,车马随从众多,排场阔绰,各国皆待之以上宾,成语“卧薪尝胆”的主角越王勾践,听闻子贡来访,甚至会到郊外远迎,这可是孔子从没有得到过的礼遇。

子贡曾应孔子的要求,拯救行将被强齐征伐的鲁国。他先后出使齐、吴、越、晋、鲁五国孔子周游列国,合纵连横,以一己之力,轻易就化解了这场战争,重新划分列国势力格局。《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事实上,子贡是当时唯一声名超过孔子的弟子。儒学能成为名动天下的显学,跟子贡时常在列国权贵面前宣讲是分不开的。

子贡声名显赫,却非常尊敬孔子,一生都在坚定捍卫孔子学说。

他化解鲁国危机后,鲁国权贵都纷纷传言,“子贡贤于仲尼”,意思是说,子贡的贤能超过了孔子。子贡听闻,肃然反驳曰:“譬诸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意思是说,如果用宫墙的高低作比喻,我的墙只有肩膀高,所以任谁都能看见里面一些好看的房舍。夫子的墙有数十尺高,如果不得其门而入,你们是看不到里头雄伟华美的宫殿建筑。

孔子去世时,子贡正在南方行商,他闻讯赶回,却为时已晚。子贡悲痛之下,把随身携带的一棵树种,种在孔子坟前,并祈愿“如果夫子肯原谅他,就请让此树活下来”。

子贡种下的树种名为楷木,是南方独有树种,按理说不适合在北方生长。然而,这棵楷木却存活了下来,并且生长得枝干挺拔,质地特异,可与周公(西周圣贤,孔子的偶像)坟前的那棵模树相提并论,于是就有了“楷模”的说法。

后来,这种楷木在孔子的家乡曲阜大量生长,成为当地特有树种,并发展出流传至今的楷雕行业。

子禽,原姓妫(guī),名亢,子禽是表字,春秋时期陈国南顿人。后因战乱,避难至卫国河阳,遂以陈为姓,史称陈亢。

陈子禽曾任鲁国单父邑宰,与孔子故乡陬邑(曲阜)相邻,与孔门诸人多有联系。其中因与子贡有半个乡里之谊,关系最为亲厚。

陈子禽在《论语》中一共出场三次,都是以存疑者的姿态。

在本章,他对孔子“必闻其政”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在《论语•季氏篇(16.13)》,他私下询问孔子之子孔鲤:“子亦有异闻乎”,意思是说,你父亲有没有私下传授你特别的学问?在《论语•子张篇(19.25)》,他再度与子贡问答,盛赞对方之余,并直呼孔子表字,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意思是说,子贡你太谦虚了,孔仲尼怎么可能会比你更贤能呢!而直呼孔子表字,则是平辈论交的姿态。

从这三次对话来看,子禽对孔子的态度并不恭敬,对孔子的学说也了解不深。

有一些注解将他说成是孔子的弟子,又或是子贡的弟子,都是不太合情理。且不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没有列出此人,单是以儒家的忠孝理念来看,无论是弟子还是再传弟子,都不可能有如此的不敬言行,那会被逐出门墙的。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夫子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先行了解该国的政事。

夫子:孔门对孔子的尊称,后世沿称老师为夫子。

至于是邦:到达如何一个诸侯国。是,指代词,解作凡是、任何;邦,诸侯国。

闻其政:了解该国的政事。闻,知道。

孔子名动天下,他每去到一个诸侯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都会获该国权贵相邀,对坐讨论时政大事。孔子周游列国,目的是为了求官从政,以一展抱负,自然会刻意表现,对答如流。

而要做到有所表现,对答如流,就必须要预先详细掌握该国的相关政事情报,这是孔子“必闻其政”的原因。

我们前面说过,儒学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学问,跟佛道的清净无为不一样。儒学的终极目的,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友爱互助、安居乐业的大同世界,这是儒学的“仁”。

故而,孔子不惜以六十八岁的高龄之躯,奔走列国,寻找权贵支持,以实现仁道理想。

近代国人有一种被误导的奇怪思维,认为有德行的人会很清高,不屑于追求功名利禄,热衷于此道的,都是没有德行的小人。事实上,功名利禄是担任治国安民重任的体现,要令社会变得更美好,就必须要去追逐,去承担政治重任……。正因为近代国人这种奇怪思维,导致了在大多数时候,国家政权被道德低下的小人所把持。

【求之与。抑与之与。】——这是派人打探的,抑或列国自行献上的?

求之与:想方设法去取得。与,语气助词。

抑与之与:抑或是被给予的?抑,抑或。

陈子禽这是在质疑,孔子每到一个诸侯国,都能预先掌握该国的政事情报,那么这些情报从何而来?是孔子派人打探的?还是列国自行献上的?

孔子虽然名动天下,但于列国而言,也不过是一个薄有名气的闲散贵族,自动对其献上自家国邦的详尽政事情报,这明显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那就是孔子派人打探的。

然而,作为一个无名无分的闲散贵族,派人打探列国政事情报的行为,可谓居心叵测,也与孔子圣人的身份不相符。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温和、良善、恭庄、节制、谦逊,便是凭这些美好的品德得到的。

温:温和。不对人施加压力,相处时感到轻松愉悦,聆听教诲如沐春风。

良:良善。践行仁者之道,用真诚爱心去关怀、帮助、照顾一切的人。

恭:恭庄。循行礼制,克制自己处处守礼,敬人、敬事、敬物。

俭:节制。生活节俭,着装简朴,不奢华不浪费,爱惜物品。

让:谦逊。行事沉稳,善于体谅和宽容,处处为人设想,不计较私人的利益得失。

子贡是孔门言语科的翘楚,他的语言技巧甚至连孔子也甘拜下风。本句的 “温良恭俭让”,正是他一口妙辞的见证。

子贡也不与陈子禽争论,却将问题回答得滴水不漏,赞誉孔子于精微。纵使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这五字形容,仍能想象出当年孔子温润如玉的德养、和光同尘的风采。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夫子的求取,不能以常人的方式去理解。

之求之也:求取。首尾的之孔子周游列国,皆是语气助词。

其诸:语气词,相当于大概、应该。

子贡认为,孔子之所以被称作圣人,是因为他具有平常人不具备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他每到一个诸侯国,权贵们都愿意拿政事向他请教,因为孔子会给予仁德的建议,让一切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孔子能预先了解列国政事的原因。

他回应陈子禽的质疑,因为我们都没有达到孔子的境界,孔子的一些行为,我们可能难以理解,但是不能以普通人追名逐利的思维去看待之,要保持最起码的敬重。

鉴于此,我作注解如下。

子禽问子贡:“夫子每到一个诸侯国,一定会先行了解该国的政事。这是夫子派人打探的,抑或列国自行献上的?”

子贡说:“这是夫子是凭着温和、良善、恭庄、节制、谦逊的美好品德得来的。夫子的求取,我们不能以常人追名逐利的思维去看待。”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