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百科手机端

怎么理解王安石说的“人言不足恤”?

2022-04-24 12:09

“人言不足恤”,非王安石的原话,他这是针对现实引古经而修正的。那么原句岀自那里?自古道:人言可畏。是指别人对你的议论,有时候或许有客观真实的评价,但多数是不着边际的影射,甚至于谩骂。这就是所谓:吐沫淹死人。

有史书记载为证,《旧唐书?裴度传》中曰:“大则以訏谟排遇祸,小则以谠正匡过失,内不虑身计,外不恤人言,古人所难也。”

如此看来,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历史上的人们也跟纠结,但是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于是,《左传.昭公四年》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岀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

据此,王安石当什么要引用古经,道出“人言不足恤”呢?熟读宋史,大家都知道有一位著名的改革家叫王安石。他一生矢志变法,但终不如商秧的变法来得那般成功。

话说改革,某些道理上讲就是破除旧思想,找新路。所以,当王安石为了推行自己的变法就遭到了守旧派的攻击,他们(她们)以“祖宗法制”不可改为由,指责或谩骂王安石“不顾及天意、不听从人言、不守祖宗之法。”

在如此情形下,王安石不退让,对待恶言不回,执着改革信念。同时,也为了保证变法得以顺利实施,他大胆地提出了“三不足畏”纲领说。

这就是《宋史.王安石传》中的那三句话:“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诚然,这三句话表达了王安石采取变法的决心并展现岀了巨大的勇气。

虽然,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因受阻被贬下野,二次拜相也未竟完成,但是他的这句话“人言不足恤”却闻名遐迩,成为后来的改革者们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

到底“人言不足恤”什么意思?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呢?人言:指别人的议论,恤:忧虑。

“人言不足恤”:别人的议论不足以(让你)担心,也指没必要去计较别人的议论。

如何去理解?改革就是去除旧思想,接受新理念,而人们又习惯于因循守旧,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阻碍了变法的实施。

王安石变法不成功,就是因为守旧派的顽固势力打击或谩骂导致辞相而停滞。后来,虽有了机会再次拜相,也未能实现其目的。

王安石倾心改革,提出了著名的“三不足畏”理论,起到一些振摄作用,但也终敌不过现实“人言可畏”。

联系到当今中国八十年代初期的改革开放,也是如岀一撤。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临危不惧,大胆谋略。先后岀台一系列政策,舆论导向上,采取“摸着石头过河”,先试再推。在深圳“南巡”讲话时明言“开发区大有希望!”同时,他还说过“白猫黑貓,逮到老鼠才是好貓”等等著名论断,使得改革开放如沐春风,经济建设从此繁荣。

事己至此,我们不难王安石的“人言不足恤”之精髓,若被“人言可畏”所协迫,挪么任何性质的改革或变法都无从下手,也取不得成功。

总之,“人言不足恤”体现出一种思维定势,折射了变法应取的应变方式和逻辑。凡事要预则立,不被人言惑中或左右,只有明确方向,矢志不渝才能走向成功!

热门